日前,從市處非辦了解到,吉州區、青原區等地部分投資公司存在面向投資者發售或代理銷售私募基金產品的行為。為防范“偽私募”引發非法集資風險,市處非辦提醒廣大市民,私募基金有風險,投資理財需謹慎。
一、凡是公開募集的私募基金均是“偽私募”,私募基金姓“私”。私募基金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通過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短信、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
二、未經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均是“偽私募”。私募基金管理人均應當向基金業協會申請備案登記,各類私募基金產品發行募集完畢,均應當向基金業協會辦理備案手續。欲查詢私募基金相關信息,可以登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https://www.amac.org.cn/)查看。
三、承諾保本保息的私募基金均是“偽私募”。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固定收益及定期支付利息等。一切存在關聯擔保、承諾保本保息的私募基金實質上是變相借貸業務。
四、私募投資重在投資者的“匹配性”。私募基金的資金募集應嚴格遵守合格投資者制度。從資產規?;蚴杖胨?、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單筆最低認購金額三個方面規定了合格投資者標準。相關投資者在認購私募基金前,應正確判斷自己是否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是否具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
五、投資決策要理性謹慎。許多機構以高收益為噱頭吸引投資者,甚至打著私募基金的名義詐騙、非法集資。因此,投資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因高收益的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資。
六、維護合法權益的正規途徑。撥打非法集資舉報熱線961555進行舉報;通過郵件、現場投訴等方式向基金業協會反映;第一時間向私募基金管理人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通過司法途徑向法院起訴。(記者羅仁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