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麗玲
1月9日上午,一場低調而“奢華”的個人書畫展——“水不揚波·蕭海書畫展”在吉安美術館開展。說其低調,是指沒搞儀式,簡約隨性;說其“奢華”,是指展品豐富,品類較多,共展出畫家2006年至今各個時期的山水、花鳥、書法、冊頁、瓷上繪畫作品等160余件,展期10天。展覽主要圍繞贛江兩岸、紅土家園、鄉風民情等主線展開,分《山水情懷》《花鳥情韻》《翰墨情深》《瓷上情趣》四個板塊及藝術文獻。同時,由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水不揚波·蕭海書畫作品集》亦新鮮出爐。
展覽由吉安市文旅局、吉安市文聯主辦,吉安美術館、井岡山畫院承辦,吉安市美協、吉安市書協、吉州窯書畫院、井岡山紅色書畫院協辦。
蕭海,別署壺園、壺翁,1962年11月生,吉安縣梅塘鎮村背村人。一級美術師,曾任江西省美協、江西省中國畫學會、江西省書協理事,吉安市美協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等。自學書畫40余年。曾在天河煤礦工作20年,先后從事過井下采煤、火車維修、志書編輯、工會宣傳教育等工作。2000年調入吉安市文聯籌建井岡山畫院,2015年調至吉安美術館籌建開館。
蕭海的山水畫,較少描繪大山大水,大多是把筆觸伸向贛江兩岸紅土家園的丘陵地帶。村落、田埂、菜園、水塘、廬陵風格的建筑等等,表達了對平凡安寧、恬淡溫馨的故土的追憶。在這些畫面中,似乎能聞到泥土的氣息,能聽見雞鳴犬吠,喚起了游子心中的鄉愁情思,呈現出悠遠寧靜的山水情懷與正大氣象。
花鳥畫則關注畫面所營構的藝術氛圍,以擬人的手法賦予畫面鮮活的氣息,以及由此產生的畫面的“情節性”。注重色墨結合,靈秀互現,趣味頓生。內容更多的是鄉村常見的不知名的小花、狗尾巴草、小鳥、小動物,卻能以小見大,平中見奇。值得一提的還有瓶花系列,古典中有現代意識。
書法方面,蕭海各種字體都有涉入。他認為書法和繪畫一樣,要把藝術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沒有情感的筆墨沒有生命,沒有生活的筆墨不鮮活。他的行書隨性灑脫而不失古拙,魏碑則呈現稚拙率真之趣,蒼茫樸厚中有種苦澀味,那是歲月風塵后的從容淡定。蕭海的書法是從碑里面走出來的,隸書從漢碑入手,多年浸潤張遷、衡方、西狹等;楷書初從顏真卿勤禮、家廟、李玄靖、告身等;行書則心儀敦煌寫經,既與古別,亦不趨時,呈現出自然多樣性和出入傳統的軌跡。
展廳內,幾幅大幅作品吸引眾多目光,如山水作品《古韻廬陵》(7米X2米)、國畫《吾鄉吾土》(2米X2米)、花鳥畫《盛世和風》(5.6米X2.4米)、書法大件《文天祥正氣歌》(楷書4.2米X2.4米)等。
《盛世和風》,大面積的綠荷,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充滿人性的沖擊力與強大的生命張力,引得參觀者紛紛駐足留影。
《古韻廬陵》寫意水墨,蕭海畫了將近一年,是畫家傾注最多故土家園情感的一幅作品。畫面以渼陂為主要元素,村落、民居、田野、樟樹、村口、芭蕉、菜園、河流、鵝卵石、耕田的農人、上學的孩童……景物眾多、層次分明、畫面恢宏,如一曲悠遠的鄉村牧歌。
蕭海選擇在退休時舉辦個人畫展,他認為既是匯報和總結,也是新的開始。蕭海最推崇四川著名畫家石壺和江西畫家黃秋園,他們都是生前默默無聞,身后而揚名畫壇的人,所以各取他們名字的一個字為自己的藝名——壺園,以學習他們“赤誠唯藝”“向上向善”的品格和追求。
廬陵風韻、家園情懷是蕭海創作的母體。“半世揮毫寂靜求,孤燈臨帖為清修。畫圖滿壁心間事,紙上風華夢里游。”蕭海的自題詩,正如他常說的那句話:藝術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