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首頁 廬陵悅讀> 榕樹下> >正文
    買炭記
    2023-01-06 09:36 來源: 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

    文/絮絮

    多年沒有聞過木炭火的香味兒了。在記憶里,炭火的確是香的。

    去年,在某寶買了個顏值不錯的炭爐。買它純屬一時興起。身邊好友喜茶,見她們頗費周章地點炭生爐子燒水泡茶,我雖喝不出和電熱水壺燒水有啥區別,但著實愛上了爐膛里那紅彤彤的一團炭火,愛上了紅泥砂銚在炭火上“咕嘟咕嘟”吐著裊裊白煙,滿屋子的暖,滿屋子的香。不用說,剁手了。

    想想,我買這爐子不但能燒水煮茶,還能涮個火鍋烤幾個地瓜,還真是個能給生活增加幸福感的東西啊。在南方沒有暖氣的冬天,空調和電暖“小太陽”也無法驅走寒冷。因為有的冷,它不是物理溫度的低,而是情緒的低,是心理層面的感覺,或可說是當代城里人的一些些寂寞,一些些遺憾。所以呢,和親朋好友圍爐的溫暖氛圍,恰如撫慰和療愈。

    住在城里的人,屋里墻上刷著潔凈的乳膠漆,貼著漂亮的墻紙。炭爐買回來,便遭到了家人的一致排斥。連一向對寶寶女言聽計從的老母親也推三阻四:燒木炭?你不嫌麻煩不嫌臟?把墻熏黃了怎么辦?

    好在我早有準備:不怕,有無煙炭!

    從那之后,我一雙霧里看花的眼,尋尋覓覓,非要買到自己心儀的那塊木炭。固執得很。

    小時候住山區,家里冬天也燒炭的。炭的來源多半是燒飯的柴。柴當然是父母砍的,砍柴幾乎是他們每個周末固定的勞動項目。每天燒火做飯時,把灶膛里燒透的柴夾出來,迅速放進灶邊一個壇子里密封好,這樣就能攢下不少炭。此種自制炭的優點是無煙,缺點是不耐燒。那時候父母年輕,勤快,山上的柴應有盡有,我們家墻腳下永遠有壘得齊齊整整的柴垛子。

    可如今,我上哪尋這純天然的無煙炭去?

    功課還是做了不少,當然,雷也踩了不少。圍爐,是件溫馨愜意的事兒,買炭,則是考眼力拼智慧賭運氣的事兒。最早我買的機制無煙炭,就是街邊烤串用的那種空心炭,價格實惠。拿回家一燒,發現不對勁,雖不見有煙,卻有股子濃濃的煤炭味兒,嗆得人鼻咽受不了,燒完后的炭灰黃黃的,要用鉗子撥弄一下才散開,果然是摻了煤。這炭室內用不得,得扔。以為是運氣不好,又換了一家貴點的,亦是如此,只好作罷。

    于是嘗試著去網上買炭。橄欖炭、棗核炭是炭中貴族,幾十塊一斤,感覺煮口茶喝燒的不是炭,是一沓鈔票,這口子萬萬開不得。龍眼炭、菊花炭價格親民,看買家評價是褒貶不一,我挑了家評分不錯的店問詢:“你們家龍眼木炭好燒嗎?有煙嗎?”

    沒曾想這店家的回復讓我啞口無言:“親,你就是燒一張紙也是會有煙的,看它是白煙還是黑煙了。”

    哦?我哪好再說啥。

    朋友倒是給我出主意:去鄉下買老表用天然樹木燒的炭呀,它不香嗎?

    我轉而驅車向農村。賣炭翁樸實黝黑的臉看著很叫人放心。

    “大伯,這木炭沒馬腳吧?我買二十斤。”

    “冇嘞。二十斤咋賣?要就稱一麻袋。”

    好吧。一麻袋一百斤。弄回家來,可算是廢了我老腰了。

    “燒木炭總歸是有煙有灰塵的,臟就臟點吧,別折騰了。”見我為了燒個炭爐居然愈挫愈勇,家人從大張旗鼓反對陡然轉為溫言婉勸,并幫我找來大紙箱,把大塊的炭用錘子敲碎了裝好,甚至對“漏網之魚”的馬腳也視而不見,而素來愛干凈的母親,對炭的挑剔,已然力不從心。

    我們家的炭爐,總算是紅彤彤燒起來了。

    寒冷的冬天,當我推開家門,撲鼻而來的是炭火的香,夾雜著茶香、飯菜香、烤紅薯香,陰雨天時,還有母親烘烤衣服織物的香。我還喜歡坐在爐邊拿把鉗子撥弄炭火,偶爾炸一串火星便故意咋呼一聲,惹母親呵呵一笑;或像小時候那樣扔一塊橘子皮去烤,為的是聞那清冽的橘皮煙味……環顧四壁,大白墻好似不如先前亮白,但,沒有誰去在意了。有了這一爐炭火的暖意,有了歲月的加持,這滿屋子的人間煙火氣,是細水長流的溫情。

    漸漸地,身邊燒炭爐的朋友多起來了,圍爐成為冬天的一股熱潮。圍爐煮茶,煮的是天氣和心情,煮的是心底對紛雜人世間存著的那點,火星子般的熱愛。

    責任編輯:劉臣

    井岡山報社主辦 井岡山報社版權所有 本網法律顧問:江西吉泰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ICP備19004936號-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贛ICP備1900493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公網安備 36080202000160號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申明 電子報入口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性色aV九九无码免费看|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特黄av毛片免费在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