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首頁 廬陵悅讀> 榕樹下> >正文
    亦說書法之美
    2023-04-14 10:12 來源: 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

    文/馬于強

    中國的書法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數千年來,產生了燦若群星的書法家和浩如煙海的經典作品,并積淀出它獨特的美以及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在長期的歷史演變、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書法藝術愈來愈顯示出獨有的美的特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線條美。線條作為書法最基本的要素,是書法藝術得以發展的靈魂所在,也是書家抒情展意的重要媒介。通過線條,書家的生命情感得到抒發,而欣賞者憑借線條這一審美媒介,從思想上更加理解書法作品的深刻內涵。在書法藝術中,線條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力感。力感,即線條的力度表現。書法線條力感強弱,直接影響書法的神采表現。這里所說的力感,并不是物理中的蠻力,而是書法中的一種巧力,是手指、手掌、手腕、手臂,甚至是整個身體,在有意識地用毛筆運用一定的技法在紙上書寫出的一道道印痕,這道印痕必須圓潤、飽滿、枯澀、蒼勁、結實,有立體感和浮雕感,從而表現出充實的力度。尤其是枯澀的線條,是筆在紙面上摩擦而產生的一種效果。清劉熙載《藝楷》中說:“惟筆勢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也。”這樣寫出的線條具有凝重老辣、蒼勁起伏的效果,有如“萬歲枯藤”,使欣賞者產生一種力感。

    其次是節奏感。唐孫過庭說:“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這是說運筆要表現抑揚頓挫、起伏多變。因此,線條的節奏感是指書家在書寫過程中,對運動過程中的線條速度進行快慢不一的調節。這就造成了人的一種心理節奏感受,即構成了對書法作品的節奏旋律感。

    結體美。“結體”是指字體的上下、左右、包圍等各種結構、線條不同的組合在一起所展示的美感。結體美實則是反映書家面對現實各種物體形象的創作心理,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而在這些結構、組合當中,表現出的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對稱美”。對稱美是楷書、隸書、篆書形式美的主要表現形式。從廣義上來講,楷書的工整對稱,字勢端正,格局嚴謹,章法縝密;隸書的“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同樣符合對稱美,灑脫自然,方圓兼備;篆書則是曲直向背,均衡對稱,多以圓筆為主。而在行、草書中,對稱美進而轉變成了參差美。行書化方為圓,變長為短,曲直變化不盡相同,通篇貫穿始終;草書上下字與字之間呼應牽連,氣貫長虹,飄逸自得。不難看出,書法依托于漢字,在保有漢字造字結構的基礎上,蘊含著的是書家自身意識的流動。在書法當中,并沒有孤立的線條和結體,在結體中必然會有線條的體現,而線條又會組成結體,二者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的結合。因此,在研究線條美的同時,不應忽略情感的價值所在。它們是互相依存、互相聯系的。

    章法美。章法又稱“分行布白”,是指字與字、行與行以及整幅字之間的布局方法,“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加重要的。”書法藝術不僅僅是把每個字寫好的事情,章法布局、空間結構的設計就尤為重要,恰恰就在疏密、聚散、虛實、繁簡、呼應的章法布局中,書法的空間美躍然紙上。盡管書寫的作品形式不同,但都必須遵循“變而貫”的原則,合理分布。主要表現在:字與字之間產生錯位,如果在每一列字上畫一條中垂線,那么字的重心可能會與中垂線重合,也可能會偏左或偏右。這些錯位和斜側,是有意識的形成字里行間的不整齊,不均衡,不協調。但是書家卻能夠及時用其他的書寫技巧來進行彌補、糾正,于是作品的整體樣貌在這樣的變化當中,形成了一種動態的美感,在矛盾中顯現出統一性。正如孫過庭所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已平正,務追險絕,復歸平正。”書法藝術的創作在結體有一個重要的審美觀念:整齊,有序,統一,而這也正是書法章法當中的審美標準。

    責任編輯:劉臣

    井岡山報社主辦 井岡山報社版權所有 本網法律顧問:江西吉泰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ICP備19004936號-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贛ICP備1900493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公網安備 36080202000160號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申明 電子報入口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性色aV九九无码免费看|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特黄av毛片免费在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