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首頁 廬陵悅讀> 榕樹下> >正文
    又見故鄉杜鵑紅
    2023-04-28 10:14 來源: 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

    文/范泊靜

    春光明媚,百花盛開。老家的好友給我發來一張張映山紅照片?;▋汉?,鮮艷欲滴,朝霞烈火,惹人歡喜。映山紅,又名紅杜鵑,有花中西子的美譽。

    映山紅,故鄉最常見的野山花。幾場春雨過后,山上便涌現了點點鮮紅,一團一團的花骨朵于山澗小徑悄然綻放。遠遠望去,團團嫣紅,簇簇如篝火,片片似彩霞。漫山遍野,層林盡染,猶如青黛之間懸掛著一面面彩旗。又如一條條紅艷艷的瀑布,從空垂下,不見發端,不見終極。盛開的花兒,身姿曼妙,把山河點綴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俯身靜心細看,葳蕤花心,粉嫩花瓣,上大下小,酷似喇叭?;ò昀锷斐隽吒谘劬Φ幕ㄈ?,像蝸牛的觸角。每一穗花兒上面盛開,下面待放,顏色上淺下深,好似紅色沉淀下來,沉淀在最小的花骨朵里?;▋簭堥_小小的帆,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臉,準備迎風啟航,笑迎八方來客。在這個春天綻放的燦然輝映,汪洋恣意,風情萬種。

    待到山花爛漫時,小伙伴呼朋喚友,沿著崎嶇的山路,到后山采摘一把半開未開的映山紅。插在家中的空瓶,擺放在書桌上,邊做作業邊欣賞。那時候大家都不富裕,掙扎在溫飽線上,更無閑錢買盆景。把映山紅插在家里,算是給寂寥貧乏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雖離開故鄉許久,但每年春天都會惦記那美麗的精靈,尋找故園風土人情。

    故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全紅縣,第一次反“圍剿”活捉張輝瓚的主戰場。家鄉的映山紅曾彌漫著戰場的硝煙,戰地紅花別樣紅。后山是一座三面環山的U型山谷,只有南面灌木叢生的豁口一條小路進出,像一張簸箕,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至于山谷為何取名為“仗坑”,曾多次纏著老一輩人講古,可都不愿提及。

    記得在后山打柴掰筍,總能見到一排排長滿小山竹、蘆葦的壕溝。位于半山腰的小徑一旁挖有成排的貓耳洞,還有雜草和荊棘掩映下的一排排墳墓。在膽子大的伙伴們慫恿下,鼓起勇氣湊上前看,巴掌大的墓碑上刻有五角星,幾乎每個墓碑上都有這個標志。墓碑上的文字,隨著風吹雨打,已模糊不堪,難以辨認。這些墓主人是誰,他們來自哪里,這些坑道有何作用?

    這些疑問一直縈繞在記憶深處。直到年齡稍長,從老輩人講古里的零星故事,地方志的寥寥記載,才知曉此地發生過戰爭。20世紀30年代,紅軍主力長征后,留下來的小股紅軍部隊憑借巍峨的白鳧嶺險峻地勢,出生入死打游擊,襲擊國民黨部隊,懲處地主惡霸,發展隊伍。沿半山腰修建的溝渠是當年的戰壕,貓耳洞是紅軍修建的機槍掩體,墓主人是當年舍生忘死的紅軍。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防御工事和戰場硝煙均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唯有朵朵鮮花,仿佛是當年的紅軍戰士,年年歲歲開得那么熱烈,那么奔放。芳菲鳳凰涅槃,星火燎原,把紅色故事演繹得如此扣人心弦。

    每逢春天,故鄉的映山紅應時盛開,漫山遍野,染紅了大地。鮮紅的色彩和晨曦相映,和飄揚的黨旗國旗相映,見證了當年紅軍苦難輝煌和浴血榮光。也見證了曾經貧瘠的鄉村,在精準扶貧的大力支持下,開始煥發無限生機,走上康莊大道。在這充滿希望的老區大地上,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責任編輯:劉臣

    井岡山報社主辦 井岡山報社版權所有 本網法律顧問:江西吉泰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ICP備19004936號-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贛ICP備1900493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6120190006 贛公網安備 36080202000160號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申明 電子報入口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性色aV九九无码免费看|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特黄av毛片免费在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