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惠梅
汪曾祺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其實人間最好的味道莫過于家人閑坐,三餐四季,有人做飯,有人等候。一口熱乎的飯菜,一句我回來啦,溫暖著這世間的煙火與清歡。
懂得洗手作羹湯的人,才能更懂生活。清晨,太陽炙熱,院子里的藍雪又開花了,特別的藍,宛如天空的寶石,純粹而安靜。七點,小區門口熱鬧氣息濃郁,早起擺攤賣菜的老奶奶,菜都是自家種的,簍子里的豆角翠綠欲滴。賣菜奶奶抓起一把豆角放在手中,閨女,就算2元錢,只多不少。初夏時節的苦瓜、豆角、茄子、空心菜怎么著都吃不膩,隨便炒炒都是下飯菜。喜歡在路邊菜攤買菜,新鮮干凈,而且真的很便宜。
喜歡小城緩慢的生活節奏,簡單的生活,大城市中難得的簡樸。買菜回來,在廚房洗洗切切,廚房,抵御生活的庸常;煙火,治愈內心的焦慮。一葷一素一湯是女兒的日常,喝茶、養花與看書是我的日常。廚藝太好,造就孩子吃飯從不挑食,女兒還美其名曰:“媽媽,只要你一餐沒做飯,就覺得吃飯是件很難的事。”別人都說要吃外邊的,只有女兒天天吵著要吃媽媽做的飯菜。生活需要解憂,廚房確是最好的出處。
春分,宅居。靜中的日子過得很慢,一日悠長似兩日。做了女兒喜歡的鱔魚,去年老壇里釀的胡蘿卜、辣椒、生姜、大蒜,一開壇香氣撲鼻,類似四川人的泡菜,帶點酸辣的味道,很沖,與鱔魚很搭,能去除鱔魚的腥味。美食博主神姐言,熱氣騰騰的家必要四大壇子:豬油壇子,豆腐乳壇子,芝麻鹽壇子,白糖壇子;講究的人家必要四大缸:臘肉缸,臘魚缸,豆瓣醬缸,腌白菜缸。而家中大大小小的壇子無數,用來裝米、油、蜂蜜、醬菜等,有很多都是幾十年的老壇子。連父親、姐姐家中丟棄的老壇子、罐子都被我收藏,以至于女兒一度嫌棄媽媽是個“收破爛”的。有時去鄉間游玩,看到有好看的壇壇罐罐,便會出錢買下,總感覺老的、舊的壇、罐更有生活氣息,那是歲月的痕跡。
愈近夏,白晝愈像被拉長了軀干。生活,亦像是被打開了一道縫隙,從忙忙碌碌中走出來,又走進滿心歡喜中。夏天怎么少得了宵夜??!然而宵夜卻少不了花蛤,雖然都是殼殼,那一丁點的肉肉,卻讓人欲罷不能。辣炒花蛤沒有訣竅,只要佐料夠多,辣椒夠辣,絕對好吃到起飛。今年用到的秘制辣椒醬是春天時好友家送的,舍不得吃,每次拌面都只舍得用一調羹,炒花甲我很豪氣地用了兩勺。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天最好的風景一大半都來自美食。斑斕的蔬果,只是因為一層薄霜,就有了可愛的味道。麻辣鮮香的小火鍋是女兒的最愛。燃碳,起煙,一鍋鮮香的雞湯炭火慢燉,剁了肉餅,煮了芋頭,搓了芋頭肉丸,簡單的配菜,火紅的炭火,咕嚕咕嚕的聲音,一屋子的暖與滿足的香。
秋收冬藏,春花秋月。冬寒,只想藏一缸泡菜,然后踏踏實實地等待春天,不擔心風雪,也不關心風月,只要守著這缸泡菜壇子,于是乎無限滿足。自家腌制的泡菜香味十足,配上生姜、大蒜、辣椒,來上半斤五花肉,女兒說,YYDS(絕絕子)。漫長冬日里,寡淡的生活,一缸泡菜讓日子變得更加富足,有滋有味。
美食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躲藏,不是獲取,不是記錄,而是在想象之外的環境里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從此慢慢改變心中真正覺得重要的東西。兵荒馬亂的晨曦與日暮,廚房是我維持內心秩序的避風港。晨光熹微,瓜果蔬菜洗好切好,入盤裝袋;夜幕低垂,烘焙好蛋糕、甜點,悄然靜坐,聽女兒說學校的趣聞、趣事。家的意義,就是一起分享快樂,也一起直面煩惱;偶爾吵鬧,但更多的是歡笑。
生活沒有顏色,于是在四季的柴米油鹽里,在廚房中折騰出活色生香;有了人間煙火,日子也過得一團暖氣。
愿我們都做一個美好的人,從好好吃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