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聞網吉水訊 喜看稻田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日前,吉水縣黃橋鎮再生稻進入成熟期,當地組織人員和機械抓緊收割,積極對接糧食烘干收儲,確保顆粒歸倉。
在黃橋鎮太坪村,金燦燦的再生稻穗鋪滿了稻田,收割機來回穿梭,稻谷一收完,農戶們就送往就近的收儲中心烘干儲存。眼看稻谷顆粒飽滿,從收割機出糧口翻滾而下,落入運糧車中,種植戶郭亮喜滋滋地說:“今年種了800畝再生稻,比一季稻多了300斤?,F在機械化收割省時省力,四天就可以割完。”
近年來,黃橋鎮因地制宜探索“稻再油”耕作模式,早稻種植優質再生稻,一稻兩收,秋收后再種植冬油菜,實現“一田三收”。同時,該鎮建立糧食綜合服務中心,讓糧食落地后就近就快進行烘干收儲,進一步避免了種糧戶在糧食運輸、烘干、存儲等方面造成的損耗。
吉水縣中波糧食有限公司郭文博介紹:“我們的烘干中心每天收濕谷子200噸左右,就近建設烘干中心能為當地種糧大戶解決曬糧難、賣糧難的問題,同時也節約了運輸成本。”
文/周春蕾、李強
責任編輯:鄒洋